荣誉榜
2003-3005年度大连市“三育人”先进集体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是大连民族学院最早成立的基层教学组织之一,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2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平均年龄37周岁,老中青搭配合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各民族专业人才。近两年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方面,尤其是“三育人”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大连民族学院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大连民族学院优秀教育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大连民族学院精品课;获大连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大连市女职工标兵1人;获大连民族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5人次;获优秀班导师称号5人次;获大学生课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6人;有4位教师的教学被评为教学质量A级课程;所担任班导师的班级,多次获大连市、大连民族学院三好班级等称号;多位学生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大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在近两年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中心组织的“评教”活动中,所有教师得分都在90以上。

一、情系三尺讲台,坚持教书育人

该专业设有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方向,十几个人承担着40余门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专业核心课程12门。此外该专业教师还担负着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专业的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平均每人每学期承担两门以上课程,人均年教学工作量都在450学时以上。

全体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

作为机电学院的院长,徐国凯老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以身作则,在言谈和行动中处处爱护,关心学生。他常说,“我们要善待学生”。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爱上网吧,似乎是很多老师的“共识”。其实,现在有些大学生是否学习,他(她)也要看授课教师,看你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善待他们,是否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学生逃课的问题,徐老师总是让老师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存在问题,然后再去找学生的原因。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大学生。徐老师教学效果好,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入情入理,深受学生和老师的爱戴,连续两次获学院A级课,多次获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还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教师。

于为民、逄凌滨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和蔼可亲,上课诙谐幽默,经常讲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幽默,使很多难学难懂的内容,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理解和记忆住了,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他(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发研制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CAI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将多媒体、传统教学手段和电子仿真技术三者集于一体,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水乳交融,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03/04学年,于老师、逄老师所讲授的数字逻辑、电工学,获得学院的首批“A ”级课。04年末在学校进行的“我最喜爱的教师”评比活动中,两位老师和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其他3名老师,得到了学生很高的投票率。

韩桂英老师是大连民族学院最早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之一。在教学工作中,她勤于钻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曾获得大连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大赛优秀奖。她本人还带动本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使《电子技术基础》最早成为院优秀课,2003年被评为院精品课。

青年教师石立新、李春杰、刘忠富、薛原等,来到学校后,在工作中,他们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很快就都进入工作角色,目前这些年轻教师都已经顺利通过“教学关”和“育人关”。李春杰老师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拓展第二课堂,坚持实践育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着“实践教学现代化,实践项目层次化,实践环节系列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从事技术革新、技术改革、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初步创新能力。几年来,主讲教师带领全体成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先后完成了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改革。

除了正常计划内教学外,实践教学基地平时向学生全面开放,鼓励学生利用基地的优越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基地的开放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求创新、搞发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风建设。学生在开放基地的活动是自愿进行的,陈兴文、陈卫东、石立新、刘忠富等指导教师因材施教,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科技大赛,“太阳鸟计划”,学生科技节等活动等,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和整理,其中有5篇科技论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另外在2001、2003、200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获得辽宁赛区三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六个鼓励奖。同年在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得了三个三等奖。实践表明,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对学习不但没有影响,而且还有促进作用,开拓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研室每学年在专业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考研和学习方面以及专业方面的疑惑,及时解答,同时还在就业问题方面提前进行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亦师亦友,坚持班导师育人

教师的本职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在教书过程中全方位育人。作为该集体的每个成员,所有的教师都兼任班导师(班主任)工作。每位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都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

逄凌滨老师一边进行着紧张的教学工作,一面也在担负着班导师的工作。他所带的机电018班在2003年获得了学校的“三好班级”称号后,又获得了大连市“三好班级”的荣誉称号。同时01-9班在2003年获得学校“优良学风进步班”,2004年,01-9班又获得了学校的“三好班级”的荣誉称号。在200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6人已经被天津大学、北京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2002年11月,逄老师主动赴青海民族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工作,他是大连民族学院第一个赴青海“支教”的教师。其实在这期间,他爱人身患疾病,出入不便,但逄老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博得青海民族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支教”期间,逄老师为018-9班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用民族地区学生在困难的条件下奋发学习的感人事例,激励他们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和钻研。此信配合当时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几年来,逄老师多次获得了院优秀班导师、院先进工作者、学院A级课等荣誉称号。

李敏老师在开始接任机电99.4班时,此班为全年级的最差班级。在李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下,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全班拿下了学风进步班的称号,在毕业前夕又获得了学校三好班级的荣誉称号。在抗击“非典”期间,李老师积极参加对学生的安抚和就业工作,也积极为考研同学争取机会,使班级的就业和考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李老师也因此获得了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

韩桂英老师在班导师工作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深受学生的爱戴。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她倾诉,有什么困难也都去找她帮助解决。有一次一个学生痴迷网上游戏,接连夜不归宿,在网吧玩游戏,由此学习成绩剧降。韩桂英老师及时发现,做该生的思想工作,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回到教室学习。但好景不长,该生忍不住游戏的诱惑,又到网吧玩游戏。韩桂英老师带着班干部挨个网吧去找,终于找到该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改掉恶习,投入到学习中来,完成了学业。由此所带的班级被评为优良学风进步班,韩桂英老师也多次获得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导师荣誉称号,曾被评为大连市女职工岗位标兵。

非典期间,在学院党委的部署下,全专业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防止非典的慢延。在封校期间,有的老师成了学生的银行和保姆,为学生带买生活用品和带办急需事情,还为困难学生慷慨解囊,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薛源老师还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参加义务救护队,负责将发烧的同学护送到医院就诊。为此她获得了抗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在机电学院党总支组织下,每学期该专业教师还定期举行班导师工作经验座谈会,及时交流班导师工作,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四、科研促教学,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途径。因此,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在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该专业锐意进取,积极改革不断推陈出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在校生近900人,从98年开始,已经有600多名毕业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多数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另外,还有50余名学生考取各类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对于一个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和科研工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该专业目前已经结题7个教改立项项目。其中获得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在研的教改立项还有9项,全体老师全员参加,目前已经全部通过阶段验收。

教师们还在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该专业所有教师都在根据课程的特点,自行开发研制适合民族学院学生特点的CAI教学课件。该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接口原理》被评为学院的优秀课。《电子技术基础》还在03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在每学年的教学质量评比中,获得A级课程4人次;在2004年辽宁省教委组织的优秀教学基层组织评比活动中,由学院报送省里,入选辽宁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评比。

科研工作方面,在研项目有863课题、 国家民委、 国务院外专局、 辽宁省科委、 企业、大连东邦公司 等单位的科研项目各一项。已经完成的项目有863课题“数字化家庭信息系统”863课题,“IEEE1394”协议栈开发与设备研制,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基于非线性时频插值的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的研究”等。几年来,公开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100余篇。

电子工程专业是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他们爱岗敬业,不断开拓进取,在过去的几年中,形成了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这个集体呵护着每个成员,感染着每位教师,也感染了其他单位的教师,每个成员也都深深热爱着这个集体。愿电子工程专业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大连民族学院的发展里程碑上更添一道绚丽的光彩。

上一篇:2001-2003年度大连市“三育人”标兵鲍永刚教授事迹

下一篇:记大连市劳动模范、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江远教授

版权所有 大连民族大学工会 后台管理